什么样的特质比分数和智力更重要

在申请名校的过程之中,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会跟你说分数很重要,绝大多数老师最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都是:“想要名校录取,没有一个优秀的分数是很难的。”

但是,如此这样的论调显然是无法用来解释那些低分高录的黑马的。

那么在美国的名校申请过程之中,什么样的能力比分数更重要?

领导力?创造力?同理心?责任感?名校究竟看重一名学生的什么特质?

从前都说国内的家长只重视分数,现在的家长们开始强调孩子的均衡发展,但是得到的结果为何还是相差无几呢?

正是因为家长们都开始强调孩子的均衡发展,致使很多中国学生的简历看起来“更像是一类平均数的集合”,很多人的履历在招生官的眼中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上面写满了他们难以置信的优秀成绩以及参与的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

这些简历书面上看起来没有任何缺点,这代表的是一个有领导力,有责任心的好孩子,这些孩子均衡发展,没有短板。但是,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仍旧拿不到梦校的offer。

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优秀的成绩与丰富的活动不就是这些大学所看中的品质吗?

没错,优秀的成绩与丰富的活动的确是这些名校看重的,但是美国大学要招的并不是完美的机器,而是拥有个人特点的独特的人才。

美国名校注重学术的多元化发展,希望能够招到的是有个性的独一无二的学生。

独一无二是什么?

就是你的特征能够将你与别人迅速区分开来,当招生官看完你的简历,你的整体形象能够迅速地在他的头脑中浮现出来。

比如:

“这是一个十分有爱心的孩子,他每年的假期都会去贫困山村的学校做志愿者。”

“这是一个对游泳着迷的学生,他在繁忙的课程中还会在社区内的游泳馆当助教,教小朋友们游泳。”

“这个学生喜欢追星,但是她却在追星之余学会了剪辑视频,绘画,制作海报。她把自己的兴趣和对偶像的青睐融入一体,不断成长。”

招生官需要的是能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这个学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活动并不需要面面俱到,但一定得让人过目不忘。

课外活动背景是美国名校录取的重要标准之一。

招生官想要从这些课外活动经历中,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有创意、有激情的申请者,而非千人一面的优秀模板。

激情

“自我到中国以来,每年都会看到这样的人被录取——他们不只学业优秀,而且对某种东西怀有全然的激情。”

有过多年招生经验的麻省理工中国总面试官,在招收了很多优秀的中国学生后指出:

“这几乎是常春藤名校招学生的一个重要标准,任何时候激情都胜于智力。”

激情是所有名校都在强调的特质。

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爱好,每个人也都有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但是能坚持下来的又有多少人呢?

很多学生虽然有着丰富的活动经历,做过志愿者、参加过实习、组建过社团,但是整个简历看起来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只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没有任何的激情可言。

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上,乔布斯曾给毕业生一条忠告:“忠于内心和直觉”。

乔布斯说:“Yourtimeislimited,sodontwasteitlivingsomeoneelseslife”

“你们的时间是有限的,不要浪费在重复别人的生活上”

坚持

什么是激情?

这个宽泛的命题是否有更加详细的解答?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有一位学生从初中开始带着相机和笔记本,独自一人去云南、缅甸、西藏,在途中经历了许多惊险的情况,但是也体验到了不同的生活、克服了不同的困难、帮助过不同境遇的人、获得了不同的收获。

最后这名学生在完全没有SAT成绩的情况下,成功申请到了全美Top20的顶尖文理学院。

这就是一个人身上体现出的激情,简单而纯粹的坚持和热爱。她没有其他任何的活动,相比起其他学生这显然是巨大的“残缺”,但这也体现出她的热情和专注。

再说一位经典的低分高录学生的经历:

这位学生在描述自己参加过的活动时,只介绍了一项活动。

她的弟弟在年幼时就被诊断患有自闭症,从父母对于弟弟日常生活之中的照顾,她自己也学会了帮忙照料弟弟,并和父母一起成了自闭症领域的专业人士。

她将全部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了解自闭症和最新治疗方法上。

她有一个目标,就是用一生的时间去寻找自闭症的治疗方法。

虽然年纪轻轻,她却拥有出色的关于自闭症的知识主体架构,这些知识积累来源于她对这一疾病的科学调研,她在当地为大量自闭症病人服务的实践,还有她的亲身体会——这种疾病如何影响病人及其照看者的日常生活。

最后这名学生被麻省理工大学破格录取。

这就是热情和激情,是对于一件事情专注而孜孜不倦的探索。

如何挖掘和培养这种特质?

“课外活动是名校的录取标准,所以多参加课外活动更符合名校的录取标准!”

这是对美国名校招生要求的误解。

活动的重要性从来都不在于活动本身,而是通过这些活动的执行过程之中所体现出的、锻炼出的学生个人的某项品质,这才是美国名校所真正看重的。

这些活动是怎样帮助学生成长的?

给学生的精神和灵*注入了什么力量?

给学生留下了怎样的烙印?

对于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有着怎样的影响?

这学内容才是名校想要通过学生的活动履历真正看到的。

那么我们要如何判断哪一种激情转瞬即逝,哪一种持续终生呢?

《自主学习》一书中提出了一些激情的表现特征:

专注:

常人只能做十分钟的事,他能专注一小时,不会轻易被打断或分心。

坚持:

始终坚持到底,即使失败了,也会收拾残局从头再来。

没有时间感:

忘记了时间,经常忽略正常作息,不分昼夜,废寝忘食。

不觉得疲倦:

经常废寝忘食,只要他开心,即使体力透支也不觉得苦。

动机十足:

短暂休息之后,他会很容易继续工作,如果需要他人协助,他会找人帮忙,解决问题后又投入工作。

发现一份自己热爱的事业,并且想要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下去,这就是激情。

有些老师说:活动要与众不同才能脱颖而出。

其实活动并不需要如何标新立异,活动要突出的应该是学生对于某一领域的热情和执着,只有这样的活动才能够脱颖而出。

比如,你喜欢弹钢琴。

中国学生给予招生官的印象往往是“很会弹钢琴,有专业证书”,这个时候,往往就会对自己“钢琴”这一兴趣的阐述犹豫不决,你当然可以选择放弃这个缺乏竞争力的“活动”,但是你也可以选择将之发挥得淋漓尽致。

比如,你可以自己创立钢琴社团,创办相关的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chuntenga.com/ctxt/119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