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NBA的小伙伴都知道,今天,在整个NBA联盟中,黑人球员的比例占到了70%以上,此外,很多球迷耳熟能详的篮球明星也是黑人,比如乔丹、科比、奥尼尔、詹姆斯……
但在60年前,包括NBA在内的美国体育联盟,都是白人的天下。因为种族隔离制度的存在,包括黑人在内的少数族裔不能参加职业体育联赛。
改变这一现状的,除了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还有一位曾经入选篮球名人堂的知名教练——丹·哈斯金斯。
美国影片《光荣之路》就真实再现了这段历史。
1
年轻时,哈斯金斯曾经两度当选德克萨斯州的篮球先生,也曾经被评为全美大学生篮球联赛的最有价值球员。在他退役后,也曾经执教过美国高中生联赛的球队,取得了场比赛场胜利的优异成绩。这些出色的表现,让他赢得了执教家乡球队——德州西部大学篮球队的机会。
可是,当哈斯金斯接手这支球队的时候,却发现,情况并不乐观。
德州西部大学已经多年没有在全美大学生联赛中打出好成绩了。这就导致了球队没法吸引顶尖的篮球特长生。当他需要校方拨款让他招募优秀球员的时候,校方的领导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哈斯金斯不死心,他去了堪萨斯篮球夏季联赛,去寻觅优秀的篮球苗子。可是,当这些好苗子听到德州西部大学这个很陌生的名字后,也是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德州西部大学不是常春藤名校,无法吸收优秀的白人运动员入队。对于之前拿各种荣誉拿到手软的哈斯金斯来说没法接受。为了自己的教练梦想,哈斯金斯把球员选拔的目光投向了只能在街头篮球场挥洒汗水的黑人队员。
在那个年代的美国,想要让有色人种和白人同场竞技,谈何容易?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美国,很多地方还存在着种族隔离制度,白人歧视有色人种,而有色人种也不信任白人。
想要让黑人进校篮球队跟白人同场竞技,别说学校不敢冒这个险,就连这些黑人也无法想象。不过,作为一个对荣誉有着强烈饥渴感的著名教练,他用了各种手段。比如给没有受教育机会的黑人提供全额奖学金。
再比如,做黑人学生家长的工作,赢得他们的信任。
这一切,都是源自根植于哈斯金斯教练的心中种族平等的观念,他深信,黑人可以和白人一起学习生活,一起运动,而且黑人球员的身体条件并不比白人球员逊色,体育,可以让这些因为种族隔离没机会接受优质教育的黑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赢得社会的尊重。
2
做通校方和家长的工作不容易,要让习惯了打街球的黑人运动员适应正规篮球比赛,又何尝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些打惯了野球的黑人运动员,又有谁愿意被条条框框的战术纪律约束?为了让他们接受自己的战术理念,哈斯金斯教练亲自示范,让这些没打过正规篮球比赛的黑人运动员心服口服。
有了这一示范,选手们终于明白了基本功和战术纪律的重要性,接下来,就是日复一日枯燥的基本功训练。运球、投篮、防守……虽说这些黑人运动员在街头篮球的赛场上可以称王称霸,但要参加正规的篮球比赛,这些基本功还得从头学起。
基本功的练习枯燥乏味,而更让这些黑人选手压力山大的,还是学业。
在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实行的是体教结合。运动员一边接受高等教育,一边训练。如果学业不达标,就没有上场比赛的资格。
而在美国南方,在上个世纪60年代以前,一直实行种族隔离制度,黑人等少数族裔没有受教育的机会。这些没有受过系统基础教育的黑人想要通过大学课程的考试,更是难上加难。这个时候,又有人打起了退堂鼓。
面对这种情况,哈斯金斯教练也是煞费苦心,他不但找黑人学生谈心,还跟他们的家长谈心。这些黑人学生的家长,也很配合哈斯金斯教练的工作。慢慢地,这些黑人学生的学业也跟上来了。
3
在哈斯金斯教练的调教下,德州农工大学从NCAA的鱼腩转变成一支不容小觑的强队,这些黑人运动员也是打球学业两不误。接连不断的胜利,自己的表现被球迷认可,球员们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然而,事情不可能那么一帆风顺。在当时的大背景下,这些黑人球员的篮球梦注定是坎坷的。在德州农工大学去南方打比赛的时候,队中一名叫谢德的黑人队员就遭到了种族主义者的殴打,受了很严重的伤。
除了暴力伤人,队员们下榻的酒店旅馆被喷涂各种侮辱性的字眼也是家常便饭。
面对这种暴力行为,队员们群情激愤,不过这也让队员们更加团结。
黑人队员的日子不好过,哈斯金斯教练的日子更不好过。因为他把黑人运动员招进校队,他本人也成了种族主义者攻击的对象。他的妻子玛丽不止一次地收到了暴徒的恐吓信。
为了支持丈夫的篮球梦,更为了支持种族平等的伟大事业,玛丽一直默默承受着这些委屈,从来不跟丈夫提起这些事。直到有一天,哈斯金斯回家,他才得知这件事。
堂堂七尺男儿,连家人都不能保护,哈斯金斯觉得自己愧对爱他的妻子,但他深知,自己在做一件伟大的事。如果因为这点挫折就动摇,他之前的努力就将前功尽弃。
中国人说,自古忠孝两难全。有的时候,伟大的理想,还真的要求人们舍弃一些东西。比如亲情。为了让黑人在篮球场上能拥有和白人同场竞技的资格,哈斯金斯让妻儿陷入了危险的境地。而当哈斯金斯走到儿子床边爱抚他的时候,我们才看到了他作为一个丈夫,对家庭的责任,对妻儿的爱。
只可惜,这样美好的日子,永远是短暂的。
哈斯金斯所做的一切给他自己带来了不少麻烦,甚至他的妻儿也因此牵连其中,可他从没想过放弃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对他人生信条的责任和担当。
4
哈斯金斯的执着,不仅得到了家人的支持,而且慢慢地,也得到了校方的支持。
有了学校的支持,哈斯金斯的工作热情也越来越高,球队的士气也愈发高涨。在年的NCAA篮球赛上,昔日默默无闻的德州西部大学一路战胜强敌,与传统强队肯塔基大学队会师决赛。
肯塔基州位于美国的南方,是美国的重要棉花产地。在南北战争前,当地种植棉花采摘棉花的工作主要由黑人奴隶来从事。历史的原因,导致肯塔基州种族歧视相当严重。肯塔基大学,和当时很多美国的大学一样,球员都是清一色的白人。
一边是拥有7名黑人球员的后起之秀德州西部大学,一边是12名清一色白人球员,此前曾在NCAA上四度夺冠的肯塔基大学。当时的媒体和肯塔基大学队的教练鲁普都觉得肯塔基大学夺冠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尽管不被看好,但哈斯金斯深知这场比赛的重要意义。如果德州西部赢不下这场比赛,那么这些队员们丢掉的可不仅仅是一个冠*。为此,在赛前,他做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
对于这个决定,就连当时比赛的解说也觉得不可思议。
而这场比赛确实是一波三折,一开始,两队可以说是不分伯仲,比分交替上升。就在打到12:12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德州西部大学队的福尼在抢篮板的时候受了伤。随后,德州西部大学的大卫·拉丁又领到了3次犯规,再犯规两次他就要被罚下场了。
一系列变故,让胜利的天平朝着肯塔基大学倾斜,没想到,缺乏两名主力的德州西部大学却在上半场领先了肯塔基。
眼看比赛就要呈现一边倒的局势了,下半场,肯塔基大学凭借着出色的防守,硬是将比分重新反超,在第三节比赛结束的时候,肯塔基大学居然领先了8分。
比分落后,主力受伤。肯塔基似乎要朝着第五个NCAA冠*挺近。逆境之下,德州西部大学的队员们反而卸下了包袱,在比赛最后时刻再次将比分反超。大卫·拉丁的关键篮板,巴比·乔的罚球将比分最终定格在72:65,德州农工大学获得了历史上第一个NCAA冠*。
比赛结束了,德州西部大学仅仅凭借7名黑人运动员,就赢得了决赛的胜利,而哈斯金斯和他的妻子玛丽也在赛后的颁奖典礼上流下了幸福的泪水。几百个日日夜夜的苦练,终于在这一刻迎来了冠*的荣耀。
影片用大约四分之一的篇幅跟我们展现了这场波澜壮阔的史诗级对决。因为这场比赛,让黑人篮球运动员的运动天赋被越来越多的教练所认知。而德州农工大学的七名黑人运动员,也在日后相继进入NBA,成为第一批打上美职篮的非洲裔运动员。
虽然他们的职业生涯很短暂,基本只能在各自的球队中打替补。但他们,却为黑人进入NBA打开了大门。于是在今天,我们才能在NBA的赛场上看到乔丹、科比、詹姆斯等黑人球员的精彩表演。
5
《光荣之路》,是一部典型的美式运动题材的励志片,更是对英雄主义的礼赞。
影片中,7名追求篮球梦想的黑人运动员是英雄,5名为了比赛的胜利甘当绿叶的白人运动员是英雄,支持哈斯金斯事业的玛丽和学校高层领导是英雄,而丹·哈斯金斯更是英雄。
影片的一开始,哈斯金斯给观众的感觉是严厉的,严厉得不近人情。他会用大运动量的训练打磨队员的基本功;会用严格的纪律约束散漫惯的队员;会要求文化基础差的队员不能落下文化课;甚至队员在比赛场上受到裁判的不公正对待要发作的时候,他会把被误判犯规的队员换下,狠狠地骂他一顿。
正所谓严师出高徒,在哈斯金斯教练的严格执教下,队员们化愤怒为动力,一次又一次地在篮球场上用精彩的表现给了种族主义者有力的回击,最终如愿以偿夺冠,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我们常说,扶贫需要扶智,也需要扶志。在争取种族平等的道路上何尝不是如此。在追求种族平等的道路上,需要马丁路德金、曼德拉这样的斗士去争取,需要让种族平等的理念深入人心,更需要让各国的少数族裔树立奋斗改变命运的理念。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平等是靠奋斗争取过来的。这句话,永远不会过时。
(兰陵惊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