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中科 http://m.39.net/pf/a_4892467.html
防走失,电梯直达安全岛报人刘亚东A
国家屡出重拳关停校外教培机构,这在很多人看来促进了教育公平:我家孩子上不成培训班,你家也上不成,大家都上不成,这不就让所有孩子都站到同一起跑线了!这样想的话,就属于没有看清国家教育改革这盘大棋。
教育问题积重难返。近期的一系列措施,均体现出国家在以雷霆手段破局。
当前教育改革的最重要意义在于教育的价值回归,从教育的宗旨和目标,到教育的方法和手段,都是一次质的飞跃,具有划时代意义。
01
教育,不是流水线上生产商品
一位著名画家曾对外界抱怨,他看上的学生,因为英语成绩不过关无法被录取。如果一个孩子艺术方面天分极高,却被一门或许以后会被翻译软件取代的英语课绊住,无法继续深造,这确实可惜。
叶圣陶先生有一句话“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农业靠种植,植物要自己生长”,老刘深以为然。
叶圣陶谈教育图片来自《人民日报》
我们用最直白的话来解读国家教育新改革的核心主旨,那就是把孩子们当真正的人来培养,而非一项从家庭推进校园的产品,甚至是学校生产、资本紧盯的商品。
流水线生产最大的弊病就是统一标准,失去个性。如果还是把学习成绩作为判定孩子的唯一标准,那大部分孩子的个性都会被抹去,最后成为“流水线上的标准产品”。
国内成千上万家教培机构,借资本东风,纷纷冒出,线上线下“双线”拦截孩子们,侵占孩子们的课余时间,令无数家长产生焦虑、增加了不少额外教育支出。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恶性循环加重了“唯成绩论”,破坏了孩子们更多成长可能性,也就等于破坏了祖国花朵的未来竞争力。
年,美国工程院曾发布人类21世纪14个重大挑战难题,其中第13个难题称之为个性化学习。这其实是古今中外教育界都一直在探索的难题,从孔夫子的因材施教到如今流行的个性化教育,道理都知道,但做好很难。
就德国而言,在基础教育转型方面也是采取了很深刻的改革,譬如引入国家教育标准、制定教师教育标准、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等。有一点倒是值得我们借鉴,德国的教育中,不以成绩排名“论英雄”,很多孩子们不知道自己排名,所以每个幼小的心灵都很自信,他们都发展出各自引以为傲的技能、长处。
成功的标准并不是让每个孩子进入常春藤大学、牛津剑桥、清华、北大,而是能够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做自己想做的事。
02
教育,要关切孩子的心灵
近日,有关青少年的热点还有一条,教育部对全国*协《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进行答复,其中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