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放开后,你家能顶住病*肆虐吗

撰文:东哥探盘美编:若菡校对:紫藤

1

结束,还是新的开始?

三年时间,疫情似乎结束了,又似乎是刚刚开始。

笔者眼看着业主群中,从各种以物易物的换肉菜蛋奶,到一片布洛芬千金难求。

似乎都预示着,真的放开了,疫情结束了。

但是,似乎很多人并未做好准备。

其中包括惶惶不可终日的老年人,还有不知道该不该吃药或者该吃什么药的孕妇,和发烧后就怕惊厥的幼儿。

当然,还有自己发烧却守在孩子跟前的各位父母。

统计内的疫情已经结束,计划外的感染还在持续。

这个被专家誉为“大号感冒”的新冠病*威力到底有多大,每个阳了的人都会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症状给出判断。但几乎没人再去否认和忽视它,从最开始的洋洋得意到最后的俯首称臣,每个人真的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可是,阳一次并不是重点和终点,未来还有可能会根据病*的变异程度再次成为“王重阳”。病*与人,病*与生活可能还会共存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到底是多久,未来几个月大家都“杨过”了就万事大吉,群体免疫了?一切都是未知数,但新冠病*确实是深刻改变了很多事儿。

那么,在长期共存之下,你家的房子是否具备抗疫能力,是否能够保障你的家人晚点阳,早点好,也是买房子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了。

2

高容积率和高建筑密度的房子

放开后,病*传播的速度,绝对超出很多人的预计。

而决定传播速度的重要建筑指标,无疑就是:容积率和建筑密度。

容积率又称建筑面积毛密度,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对于开发商来说,容积率决定地价成本在房屋中占的比例,对于住户来说,容积率直接涉及到居住的舒适度。

容积率之后,就是建筑密度。建筑密度越低,小区公共活动空间越大,也便于大型景观的打造。有个别开发商会采用架空层,把房子少卖一点,多一点公共活动空间这无疑也能提高生活质量。

总体来说,除了个别超高层豪宅等特殊项目,容积率与建筑密度越低,居住舒适性越好。

居住的人太多,建筑密度又高,一栋挨一栋,直插云际,阳光都不能穿透进来,最简单的紫外线消杀都成为奢侈。平时住着不爽,疾病传播力度也更大。

在过去,很多人认为高容积率的楼盘只是居住不舒适。

那么现在,高容积率的楼盘不仅居住舒适度低,防范病*的安全系数也低。

3

科技配置不足的社区

在放开后,经常能够在各种渠道看到这种案例:

一家人居住在一起,上有老、下有小。因为害怕感染,所以在放开后就闭门谢客,减少与外界的接触,甚至于外卖什么的都没有点过,根本没有与外界病*接触传染的机会,但依然阳了。

这是为什么?

具体的感染源当然需要专业的医疗机构认定,但躲家里不出门也并非十分安全。

因为,这次病*具备气溶胶传播特点。有一些老旧的房子,在排水和通风上天然具备传播病*的能力,抗疫性能自然是大打折扣。

这些传播源存在于:

没有安装止逆阀的烟道,经常邻居家做饭你闻味。一旦在特殊时期,这就成为病*传播的渠道。

上下连通的排水管和下水道,下水道反味本身就是上下连通没有密封好的结果,同样是病*传播媒介。

这两点问题,在很多中老旧小区和开发商精装房中普遍存在,因此要格外注意。

除了以上的细节,近些年很多新交付的社区也在科技配置上贴合抗疫需要,增加很多减少接触的科技配置,在防疫安全性上确实有很大提升。

比如,人脸识别系统的通行闸道。

之前很多社区,在门禁系统上通常都使用刷卡进入,这种形式在新冠前,没啥可说的。

可是在新冠后,每个社区的每个人出入都需要接触一下刷卡感应器,如果消杀不能跟上,这无疑成为一个潜在传播源。

目前部分新建社区,采用人脸识别进入,戴着口罩也可以识别,大大降低进入小区时接触传染源的几率。

同时,部分较为高档的社区还配备有智能梯控系统。它可以在你进入单元门时与电梯联动,直接让电梯提前等待,进入后带你到达所要去的楼层。减少等候时间,同时减少与电梯的接触,就如同有人专门在电梯内接你一样。

平时,这配置只是增加便利性和科技感,但当病*存在时,这些成为减少感染的刚需配置。

除了室外,还有室内的各种科技配置,比如新风系统和高标准的空气净化系统,这一方面青风公园无疑是走在前列。

当然,还有少部分项目,比如实地常春藤和星联城等配置的智能化健康诊室,可以提供远程视频问诊等服务,自然更是贴心。

4

通风、采光、双卫成刚需

以上说的,都是可改造的科技亮点。即便是一些老旧社区,如果肯投入资金也可以短时间内到位,提高抗疫能力。

但有些配置,则是从房子出生开始就很难改变的,比如,户型。

限于之前的80/90*策,郑州很多小区的户型让人一言难尽。

其中80多平米的两房,90多平米的三房还做不到南北通透。

如今,很多开发商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借助分离型核心筒户型和连廊来解决中间小户型的通风采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矛盾。

但在病*的倒逼下,更多的户型要求成为刚需。

比如,采光的重要性,什么都不如阳光杀*无害化。

比如南北通透的通风需求,专家说了,即便是阳性,也应该定时开窗通风,让病*出去,让新鲜空气进入室内。

从户型设计角度,双阳台就可以很好地同时解决通风与采光这两个问题。

相比于南向单阳台,双阳台的通风效果更好。将洗衣晾晒等生活功能从景观阳台中分离出来,相比于缩减卧室放大客厅的面宽尺度,在同等面积条件下,双阳台能带来更好的采光效果。

比如双卫的刚性需求,哪怕是1.5卫,最起码让阳性家人和阴性家人稍作隔离,能够交替感染不至于短时间内一窝端。

同时,在户型动线设计上,也把外来会客区域与家庭生活区域动线尽量隔离开,让安全性和抗疫效果进一步提升,这也是趋势。

5

保护好自己

正如文章开头说的一样。

放开之后,很难说是疫情的结束,还是开始。

未来到底走向何方,我们不得而知。

但希望似乎就在不远处,可伴随着希望的还有二次感染风险。

尽管这专家嘴里“新冠病*”已经是大号感冒,也足够让一家老小扒一层皮。

早点阳,不如晚点阳。晚点阳,不如躲过去不阳。

至少,现在布洛芬还是不好买到,体温计也20多块一支。

家庭之外的事儿,我们老百姓之内逆来顺受。家庭之内的事儿,我们能够尽量保护自己的家人就尽量让他们少受罪。

尤其是买房子的事儿,容积率低一点、科技配置多一点、户型好一点,也许再来一波感染,你也能稍微舒服一点。

▼往期文章

备注:

本文部分图片和信息来源于网络。

文中观点只是作者看法,不构成操作建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chuntenga.com/ctfb/134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