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别人决定你是谁,而要自己决定成为什

近日在网上看到一篇报道:30岁未婚宝妈,通过试管婴儿生下3胞胎,如今儿女双全,聪明可爱,生活也幸福美满。但有不少网友却不甚赞同,觉得这种离经叛道,破格的生活方式让人难以恭维。

不少人都觉得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生孩子是一个女性必经的历程。而女人就应该结婚,生子才是正途。如果女人过了30岁还不结婚,就会被认为“大龄剩女”,眼光高于头顶,很难找到优质对象;女人要在年轻的时候找个优秀的对象,趁早结婚,生子,做家务带孩子……

为什么生活会给女性赋予这样一个身份,贴上这样一个标签呢?为什么女性就该如此呢?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克劳德.M.斯蒂尔在《刻板印象》一书中告诉我们:这一切问题的根源都来自于无处不在的刻板印象。

克劳德.M.斯蒂尔曾任密歇根大学、斯坦福大学教授。而他的这本社会心理学著作《刻板印象》是美国常春藤盟校必读的书目,也得到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的一致推荐。

看完这本书,你就会明白:生活中,我们生来就戴着有色眼镜,同时又遭受着各种偏见。

而这有色眼镜便是我们所说的“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无处不在,这种无处不在的偏见又实实在在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及危害,那么该如何破除这种刻板印象所带来的风险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书中去一探究竟吧。

01.为什么你总是被别人贴上各种标签?

生活中,我们总是会因为身份和环境的不同,而被贴上各种标签。

女生数学差,适合学文科,男生逻辑思维强,学习理科比较占优势;男人应该主外,挑起生活的大梁,女人应该主内,承担起家庭内务,照顾好一家老小;富人的思维格局高,穷人的思维格局低,所以穷人始终不如富人;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是有钱、土豪,中国人觉得外国人比中国人优秀;黑人不如白人聪明,亚裔人不如欧洲人强健睿智……

这种认知偏见,生活中随处可见,跨越性别、贫富、国籍或是种族等,而这种偏见便被称为“刻板印象”。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这种认知偏见源于人类的主体交互作用”,也就是说,只要有人的地方,只要你处在与人交往的社会中,那么这种偏见就会存在,无法避免。

同时,这种刻板印象是一种负面印象,在不同的场合由身份引发不确定性。可以这样理解:不同的场合,被贴上对应的标签后,那么本来你可以表现得很棒,但在无形中便会受这种标签影响,表现得如标签那般不尽人意。

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家曾基于社会中普遍流行的一种刻板印象“白人在运动天赋方面,相对欠缺,甚至不如黑人”开展过这样一种实验:

白人学生受邀参加一项高尔夫球测试,一部分学生被告知这次的测试目标是评估其运动天赋。

另一部分学生并未被告知这次测试的目标,最后,被告知测试目标的白人学生的表现远不如对测试一无所知的学生。

那些被告知测试目标的人,多少受到了“白人运动天赋不如黑人”这一刻板印象的影响,他们知道,如果他们表现不好就会印证社会普遍流行的那种偏见,从而使他们陷入极大的困扰;亦或是他们心里接受认同了这种偏见,便会破罐破摔觉得“表现不好也没关系,事实就是如此嘛”,结果表现得也就不尽人意了。

众所周知,中国足球比不上欧美的足球,大多人觉得亚洲人不如欧美人强健,但是,同为亚洲人的日韩足球,虽也不如欧美国家强,但为什么就比中国足球强?是否从足球运动在中国开始出现起,就被普遍认为不如日韩,不如欧美,而这种刻板印象一直在无形中影响着中国足球,甚至是国人对中国足球的信念?细想之下,不无可能。

02.被贴上标签后,会发生什么?

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后,这种标签也就是刻板印象便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使得我们无法专注思考,甚至会焦虑,从而降低做事的水平,而这种情况又加深坐实刻板印象。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一位教授曾开展过这样一个实验:让白人学生戴上血压仪,再让他们与一名白人或黑人同学交谈。相比于白人学生和白人学生交谈而言,白人学生和黑人学生交谈时,白人学生的血压会升得更高。

因为,在于黑人交谈时更容易让白人出于刻板印象中,担心自己被视为有种族歧视,从而使得白人学生血压升高,产生焦虑。

作者在书中还介绍了不同的实验,都一一证明了:“刻板印象风险是通过直接引发人体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等与焦虑相关的生理反应而产生效用。”

然而,当我们被贴上各种标签后,这种标签所产生的刻板印象风险不仅会使人感到焦虑,还会使得思维受到干扰,从而影响当事人的表现。

相信不少人都认为“理工科学生比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聪明”,而法国大学就这一刻板印象做过一项实验:

研究人员让理工科和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智力测试,两组队伍都被告知这是智力测试,而心理学学生的分数比理工科的学生要低。

但当被告知只是解谜游戏时,他们在没有压力的影响下取得的成绩和理工科的学生水平一样。

当一个人被赋予一种身份标签时,犹如戴上了一顶紧箍咒,迫使着人不得不妥协。家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每天要做的事就该不停地学习,成绩位列前茅,然而,却从未有人想过好学生也会累,也会因为要不断地变好而焦虑。

而那些成绩差的学生怎么学都不会学好,因为差生就是愚笨不聪明,无论怎么学都学不好,潜意识中,他们也会慢慢接受这种偏见,觉得自己就是成绩差就是比较笨,无论怎么学都学不会的。虽然想要学好,可是这种偏见仿若把他们带进了死胡同出不来。

03.别让别人给你贴标签,更别让别人来决定你是谁

那差生想要学好,难道就没办法了吗?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想要抵抗这种认知偏见,不让别人来决定自己是谁的方法之一,就是自我肯定。

自我肯定,即人们对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持肯定态度,无论别人如何评价自己,自己肯定自己,自认优秀就够了。然而,这一方法真的有效吗?为了验证这一方法,斯坦福大学的研究生们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他们请几所七年级学生的老师,在新学期开始前,给班上每位学生发一张信封,信封上写上学生的姓名,而每张信封里,都写上任务提示。

一半学生的提示是写上两到三个自己最看重的人或事(包括家庭关系、朋友、特长等),并写出理由。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写出为什么这些东西这么重要,它们给自己带来了什么积极的影响,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另一半学生得到的提示是,写出他们觉得最无关紧要的事。

实验结果,出人意料。这种自我肯定的练习,几乎帮助了所有的孩子在开学的三周之内提升了成绩,而成绩越差的人,提升的幅度越大。

实验中,任务提示写出两到三个自己最看重的人或事,便是一种“自我肯定”了,而每天不断地进行这种自我肯定的练习,便会无形中抵消对冲刻板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增加自信,表现得更为出色。

04.能决定你是谁的,只有你自己

人总是活在别人的眼中而不自知,甚至,别人的眼光决定了你最终的模样。然而,你是什么样的人,没有人比你更了解。真正能决定你是谁的,只有你自己。

《你当向鸟飞往你的山》一书中,曾写过“不要让别人决定你是谁,只有自己决定自己是谁。”

倘若,你现在正在被别人的偏见和标签困扰不堪;倘若,你现在正在迷茫,不知如何打破偏见,成为真正的自己;倘若,你现在正在遭受职场歧视,那么就去翻开这本《刻板印象》一探究竟,破除生活窘境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chuntenga.com/ctxt/119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