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归国精英这一年飞上枝头跌落谷底集

皮肤科医生刘军连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147810.html
记者:lianzi编辑:VickyXiao和刚加入科技公司的年轻员工比,35岁的这一批回国寻找温暖的“高精尖”工程师是真真地正在经历着中年危机——他们在硅谷无趣的养老生活和看得到的玻璃天花板下寻找着一个寻求社会阶级上升的出路。而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他们认定这条出路就是回国。但这个出路有时通向康庄大道,更多时候,却将这些人推向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这辈子好像就这样了。老梁(化名)在自己的35岁生日宴上叹了口气。在旁人看来,老梁是让人羡慕的——5年前从美国常春藤名校拿到了博士学位,之后顺利进入Google硅谷总部工作。又因为有博士学位和在校时发出的有分量的论文,毕业不久就拿到了美国身份。同时,老梁在房价赶超北上广的硅谷有一套50来万的公寓。相对比其他升职顺利的工程师惦记着咬咬牙买在斯坦福大学隔壁万的学区房,这样的生活显得不算宽裕,但对比那些非科技公司职员来说,这又是让人羡慕不已的。但老梁在硅谷呆的越久,工作经验越多,他就越对自己失望:“难道这辈子就这样了?不上不下。”在他看来,硅谷像个养老院,Google有不错的薪水、细致到家的福利,但在这儿它实现不了个人价值,无法突破天花板带领团队,但他又不甘心一辈子自己在码代码。想想公司里20出头的、冲劲十足的年轻人,他有些绝望。在生日宴的第二个礼拜,老梁咬牙辞掉了Google的工作,留下太太和儿子在硅谷继续保留美国身份,毅然回国,加入了阿里巴巴。而他身边,还有其他一群“老梁”在犹豫和观望。中年工程师的回国野望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35岁就成了中年危机的代名词——尽管硅谷的中年工程师们生活上已经没有太大的压力,但是他们仍然避免不了职场上危机的到来。这批在全世界人都羡慕的科技巨头工作的中年人们在内心,有些时候对自己是否定的——他们认为在这个对工程师来说最好的时代里,他们其实可以做的更多,却因为无形的“天花板”成了一枚科技大公司里的螺丝钉。尽管硅谷可以提供给他们足够的钱。根据美国年的一次人口普查结果来看,美国人的家庭年收入中位数在5.5万美金左右。在硅谷,个人收入中位数也仅有7.6万美元一年。而硅谷科技公司,尤其是所谓的“FLAG”(Facebook、LinkedIn、苹果和Google)四大科技巨头里,工程师的个人年收入大概20到40万美金。“尽管这样也不错,但是我想试一次,再上一层楼。”老梁说在硅谷再“混”个十年,也没有可能参与到公司层面的决策和战略的讨论。老梁说自己一直想“做点事儿”。“在美国做工程师,很快就可以有小富即安的生活。但中国工程师想要打破这种固化的阶级——越来越多的硅谷人相信要想大富、大成功还是得回国。”吴睿智对“硅星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chuntenga.com/ctgx/145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