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高考作文以“预测”为题,有意思的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双学位项目前招生办主任凯敏思女士每次访华,也很喜欢给家长布置一道“预测题”:
我给你们看两个孩子的资料,包括他们的家庭、成绩、活动和奖项,请你们猜一猜,哪个人的录取结果更好?
家长们总是猜错,她也不意外:“其实,美国大学录取本来就有许多无法预测的地方,比如……”
听她一解释,台下的家长如同被点中穴位,瞬间明白了美本录取中到底哪些“操之在我”,是可以努力的部分;哪些则是“操之在人”,是难以预测的地方。
在美国名牌大学的“录取公式”里,课外活动是举足轻重的一环,可也似乎是最无法参透和预测的一环。本周六起,担任峰越教育高级顾问的凯敏思女士即将再度开启“中国行”。在她访华前夕,围绕“如何用课外活动为申请加分”的话题,我们邀请她为中国孩子支招。
凯敏思女士
峰越教育高级顾问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双学位项目前招生办主任
布兰迪斯大学国际商学院前招生办副主任
新泽西州 高中宾格利学校前招生办主任
现为独立升学指导顾问,全美大学招生顾问协会委员
今年申请季,经她辅导的学生进入: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杜克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加州理工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达特茅斯学院,布朗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对话凯敏思?
问:课外活动表现在美国大学申请中有多重要?一个学生如果学习成绩平平,想靠出色的课外活动“翻身”进入名校,有可能吗?
凯敏思:美国大学录取中很重视课外活动,因为课外活动的表现可以展现一个孩子融入到大学校园生活并产生影响的潜力。尤其在凸显个人与众不同的特质方面,课外活动的角色举足轻重。当然,学术水平(包括在校成绩单、标化考试成绩和英语能力)仍然是最重要的。
至于想要靠课外活动“低分高录”,确实存在这种可能,但是要取决于你的活动或某种特质,是否与学校的价值取向相匹配,以及是否与学校当下的某些目标有关系。
比如,今年我指导的一个学生,凭借在她家农场工作的经历成功申请到了康奈尔大学。相比其他申请康奈尔的学生,她的学术表现并不突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康奈尔大学正好在寻找具有社会经济多元化背景的学生。因此,她为家庭做出贡献的方式和经历,吸引了康奈尔大学。
对话凯敏思?
问:根据您担任招生官阅读中国申请者资料和近年来与中国家庭合作的经历,您对中国孩子的课外活动表现有何印象和评价?
答:课外活动表现是一个申请者从成千上万份材料中给招生官留下印象甚至立刻脱颖而出的“*金机会”,但恕我直言,它却往往成了中国孩子“高分低录”的“死穴”。
就我的观察,中国学生之所以在课外活动领域一直处于劣势,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活动的规划和参与都开始得晚,而且大家似乎都在做同样的事情。
几乎每一个我见过的中国学生都参加了“乡村支教”或“模拟联合国”活动。并不是说不能做这些活动,但这样的活动是否应该写在申请材料中,甚至作为文书的重点内容来写,值得三思。请设身处地想一想,一个招生官在申请季每天要读几十上百份材料,如果一天看到几十个中国学生在支教,他会是什么感受?
第二,过于注重所谓的“策略”,但对“兴趣”和“奉献”却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庡摢瀹跺尰闄㈡渶涓撲笟鐨偆鐧界櫆椋庝笓绉戝尰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