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新传,常青藤在西安开枝散叶品味源自实

白癜风皮肤病专科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常青藤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管理新形态初探

分享者:李媛园长

李媛园长,来自古都西安,是常青藤师资三期(上海班)的全程学员,也是一名 的学员和坚定的实践者。今天李媛园长主要讲述的是长庆幼儿园加入中幼常青共同体,成为一所常青藤理念实践园至今一年多时间,老师们在践行常青藤中痛苦和喜悦相伴的心路历程。

以“安吉游戏”为源头的新一轮幼儿园教育变革,真正体现了“儿童本位”的理念,具体表现就是“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常青藤更是提出了“儿童是教授,我们是学生”的观点。这与传统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是一种颠覆性的,所以它是一场教育的革命。

发生在西安长庆园的故事,正是这场伟大的教育革命的一部分;虽然静悄悄,但在幼教工作者的内心引起了巨大的波澜。而难能可贵的是,长庆的老师们已经出发了,他们是西部幼教改革的先行者,也是中国学前教育的一支先锋队。

——东方城

1.“量”的储备——这一年,我们都做储备了些什么?

2.“量”的有限运用——这一年,我们都做了些什么?

3.“量”的衡量和剖析——这一年,我们做的怎么样呢?

4.“质”的追求——这一年,“质”在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

尊敬的各位园长、亲爱的老师们:大家晚上好!

我是来自古都西安,庆安长庆幼儿园的李媛老师,很高兴中幼常青共同体,为我们提供这样的平台,跟来自全国的幼儿教师进行分享交流。在开始我的分享之前呢,我想先来跟大家分享几个我的幸运, 个幸运,发生在年11月,那一年我如愿参加了中幼常青在南京举办的第三届常青藤师资培训班的学习,在那里我认识了一个人,记住了一句话,这个人就是备受大家喜爱和崇拜的Alise园长,这句话就是:从种子到森林,在一米宽的地方,做一百米深的教育;第二个幸运的节点发生在年12月,我所在的西安庆安长庆幼儿园,终于正式与中幼常青牵手,成为了常青藤理念实践幼儿园,也是西安的首家实践园,这让我感觉离教育理想又近了一步,在这里我也想借这个机会,感谢为我提供学习机会的杨梅园长,一直坚定的支持我的刘静园长,和在背后默默帮助我们成长的鲍老师、张丽园长和中幼常青的整个团队,是你们的坚持和鼓励,让庆安长庆幼儿园的老师们,有机会,去打开真教育的大门。

那么,作为一所陕西省省级示范幼儿园的新手园长,我做园长的经历只有两年多的时间,但是从我参加了常青藤第三届师资班后,在我的心里就已经种下了这颗常青藤理念的种子,并且,想让它在西安这座古都的土地上扎根发芽,从那时起,实践常青藤就占据了我教育理想的整个天空。

我今天向大家分享的题目为《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常青藤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管理新形态初探,相信在全国有很多的实践园,跟我们一样在努力的,用实际行动来实践常青藤,那么,在我们实践的过程中,我们的幼儿园都正在经历着哪些变化呢?这些变化,又给园所管理带来了哪些突破和困惑呢?接下来,我将从“量”的储备,“量”的有限运用,和我们对“质”的追求引发的思考,来进行我的分享。

一、“量”的储备——这一年,我们都储备了些什么?

作为一所 的省级示范幼儿园,我们从未间断过对专业的追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历过无数课程理念的洗礼,也是陕西省 批实践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的园所之一,从在班级参与实践做教师,再到做教学管理,我总觉得,一直在做,似乎少了点什么,所以,总觉得我们像是一个无限旋转的圆,知道圆心在哪里,但是总觉得转不到。

我们的困惑:

为什么教师们,对儿童研究提不起兴趣?

为什么培训参加的也不少,依旧会落入:当时心动,过后不动的状态呢?

为什么对于一个核心价值点的研究,总是停留在表面?

我们开始思考:

为什么我们会遇到专业瓶颈?

为什么我们一直在努力,却总感觉不能接近圆心?

园所内涵式发展的内核,到底在哪里?

年11月,这次的上海之行,成为了我专业领域探索路上的一次重大的转折。

“在一米宽的地方,做一百米深的教育”这句话,我想所有了解常青藤教育的人都很熟悉,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似乎找到了接近圆圈核心的那条路,也许那就是:

——我们过分的重视广度,而忽略了对深度的研究。

图解:同样是种萝卜,我们只顾低头,不断的按照自己的意愿种着,似乎是有了广度,可却失去了最重要的深度。

——我们忙于赶路,而忽略了沿途的风景,和拥有一双

能够发现美的眼睛。

图解:在幼儿园里,有这样一个现象,大大小小的各类培训满天飞,可是为什么教师的专业主动性却越来越差,这种速成式的培训,当下教师似乎是明白了,可是一到实践中,依旧不知道从何入手,久而久之,也就放下了。

我就在想:这些我们眼中所谓的“美景”,到底是园长眼中认为的“美景”呢,还是所有教师都认同的“美景”?是不是,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教师们对专业的主动性就会发生变化呢?我认为,是“刚需”还是“被迫接受”,就直接决定了结果导向。于是,在实践常青藤初期,我们采取的方式是:全园学习,实验班引领的方式进行。——获得教师的高度认同感,是我们实践开始的 步。

抓住机遇,让学习获得充分呼吸的机会

——这是一张我们园所在年疫情居家期间,全园教师参加常青藤线上学习的统计表,古语说:祸兮福兮,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有了一次放下一切,专心学习的机会,而且还是一次长线学习的机会。整个A期学习下来,我已经收获了为数不多的几个同盟者,她们开始跟我一样坚定的要实践常青藤,在这个过程中,来自老师们的反馈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排山倒海,时而清醒,时而迷茫,传统理念和常青藤在脑海中,不停的在“打架”。

我们努力告诉自己:要慢下来,要沉下来,让教师们从认识、到熟识、建立稳定的关系,然后才能深爱。

让老师们“泡”在常青藤教育理念的氛围中

——这张统计表是我们,从年—年全体教师,参与学习常青藤的统计表,在这个过程中,我就坚持一个原则,让老师们“泡”在常青藤教育理念的氛围中,让空气中都充满了求真、务实、追求儿童立场至上的气息,这一轮下来,我们在“量”的储备上,又多了一点积蓄。

二、“量”的有限运用

在常青藤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我们又是怎样开展工作的, 年的实践之路,又带给园所管理怎样的改变?这些现有的“量”,又推动我们萌发了哪些新的思考?(日常活动时间的安排、日常活动的组织形式、保教大型活动的组织、教科研方式、园所管理形态)

——实践常青藤教育理念,带来的园所日常工作开展的变化

(一)让最为平常的“日常”,发生了变化(重点讲时间安排、环境、日常活动的组织形式(以案例的形式呈现))

1.实验班一日活动时间安排的调整(PK对比呈现)

——整体规划,重新调整,化零为整,环环紧扣,将幼儿一日活动时间,从以往被分散成碎片的时间,进行整合,保证了幼儿从晨会、区域活动到反思讨论会的连贯性。

——调整了教职工上下班的时间,把更多观察幼儿、与幼儿对话交流的时间,留给了老师。

2.孩子们最熟悉的“环境”,悄悄发生了变化

——班级区域环境设置的变化

左右滑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chuntenga.com/ctcf/73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