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按:看完本文,你就知道中国的高考有多公平了。再嚷嚷着素质教育进高考的那些人,你看看美国人是怎么玩素质教育的,如果这套玩意真的用在中国真的不堪设想。想想自己说的那些蠢话吧!
几个朋友一起吃饭,席间聊起高考和素质教育的事,老李对美国大学那种申请制非常羡慕,觉得只要有了申请制,自己的孩子也能凭借靠着综合素质高轻松进名校。
老宋对此老李的说法很不以为然,他告诉老李:美国的素质教育听着光鲜,其实只是有钱人的游戏,本质靠的是拼爹烧钱。接着老宋讲述了自己亲戚小米通过自身不懈努力和钞能力进入常春藤盟校的过程。
小米是个名副其实的富二代,父亲的名字可以在上市公司财报上查到的那种富二代。
6岁时,当同龄人还在快乐玩耍的时候,小米已经在练习钢琴了,他的钢琴指导老师是国家 钢琴家,某 音乐学院的教授。朋友说十几年前的收费标准是元每小时。
7岁时,小米进入了一所国际学校,每年的学费大约是20万元。
在同龄人忙着学习奥数的时候,小米没有学奥数,他学的是皮划艇,后来又学马术。
此后的每一年暑假,小米都是在国外,美国欧洲等地到处转,参加各式各样的游学活动,操着一口地道的英语和外国孩子熟练交流。
13岁时,小米的钢琴达到10级。同一年,他升入了该所国际学校的初中,父亲为他找了一个留学中介公司,据说这个公司曾经成功地把很多人送入世界名校。听说中介公司的咨询费是35万。
后来,在中介公司的安排下,他去埃及的一个博物馆当过义务讲解员,去美国当过义工,去尼泊尔当过支教老师,去美国读过夏校,参加过英国的好几个研究型项目……
这些国际活动的花费,老宋也说不清有多少,因为此时他已经从广东来到重庆创业,和小米一家联系不太多。但我想,几十万肯定不够,上百万可能是需要的。
再后来,老宋说小米的父亲给宾夕法尼亚大学捐了款,具体数额不详。
再后来,小米参加了雅思、托福、美国大学预修课程(俗称AP)等各种考试。
年时,小米父亲找到美国的两位 教授帮小米写了推荐信,同时中介公司也帮小米制作了简历。
小米就这样被宾夕法尼亚大学录取了,学的是商学。
宾大是八所常春藤盟校之一,世界排名在前20,比我国的清华、北大要高的多。
听完老宋的讲述,我只剩羡慕嫉妒的份。为了进入宾大,小米至少花费了上千万,这种上常春藤盟校的方式,只能是富人的专属,穷人的孩子学不来。
我问老宋:中国的博物馆也招义务讲解员,中国也能当义工,藏区也能支教。小米为什么要去埃及当博物馆讲解,又去美国当义工,还要去尼泊尔支教?
老宋告诉我:这是常春藤盟校要的国际视野,是用来充实小米履历的,至于支教,听说只是走个过场。还有钢琴、马术、皮划艇等,都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我以前一直纳闷:素质教育中的素质到底是谁定义的?为什么奥数好就不是素质高,骑马好就属于素质高?为什么农民李铁旦的儿子放一手好牛不是素质高,而王经理的儿子弹的一手好琴就是素质高?
听完小米的故事我明白了:原来在西方世界,素质就是有钱人的品味,弹琴、绘画、马术、击剑等都是有钱人的消遣。
上大学这个事就像玩游戏,想成为高手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成为人民币玩家,通过充值,用真金白银获取高级装备变得厉害;另一种是走普通玩家路线,通过不懈努力,用时间换取经验值。
我很感谢高考,因为现行的高考制度是用分数说话,利好普通玩家,人民币玩家无非是能请几个好家教,上几个好培训班,这点优势足以靠天赋和勤奋补足。正是因为高考的公平性,我这种小镇青年,才能在城市中站稳脚跟。
前几年自主招生存在的时候,出现了很多招生乱象,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讲述的就是教授儿子通过自招上名校的故事,基本来源于真实,只是隐去了人名和校名。(相关阅读:数学教授的儿子,是怎么进入名牌大学的?)
同正常高考相比,自主招生实行降分录取,并不是完全不要高考分数,尚且出现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现象。设想一下,一旦取消高考,或者在高考中夹杂各种素质教育评分,将会出现怎样的乱象?
分数是 的公平,如果上大学不靠分数,平民家庭凭什么和富二代竞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