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材生突然离世背后真正的父母之爱,应是一

北京中科医院假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180119/6010268.html
01这段时间有个很热的事件:中国留学生张一得自杀了。美国常春藤名校埃默里大学,前几天发布了一条信息:年3月5日,牛津学院中国留学生张一得,因自杀而去世。可能有人会问:张一得是谁啊?其实前几年关于张一得的报道挺多的。媒体为什么会报道张一得?因为他有个很特别的父亲。张一得的父亲,以前是某企业高管。张一得一岁的时候,父亲就和母亲离了婚,他从此跟着父亲生活。父亲为了照顾好一得,就辞去了高管的职务,然后开始“全职带娃”。这位父亲对儿子的付出,很是让人惊叹:每天变着法给孩子做饭,十几年来菜单没有重样;每天坚持给儿子拍照,17年拍了20多万张;为了孩子学好英语,他雕刻了25万个英文字母;为了记录儿子的成长轨迹,他建了一个“博物馆”:收藏儿子穿的第一双鞋,收藏儿子的每一张奖状,收藏儿子的每一张考卷,收藏儿子的每一篇作文……总之一句话,为了儿子,他耗尽了心力。在父亲如此精心照顾下,张一得也很争气,考上了埃默里大学。当时很多媒体都做了报道,大家都夸奖“一得他爹”:“真的是太伟大了。”02张一得自杀之后,在网上引起了热议。张一得为何会自杀?很多人都觉得,他父亲这种令人窒息的培养方式,就是害死一得的罪魁祸首。张一得自杀,他父亲到底有没有责任?我不想讨论这个事情,因为目前还没有直接证据,证明一得自杀就是因为他父亲。张一得自杀也可能是因为其他一些原因。比如身体因素,比如学业压力,比如感情问题,比如人生价值迷茫……所以我们都且慢下嘴,勿将他父亲一棒子打死。那我为何还要谈论这起事件呢?我想谈论该事件延伸出来的一个问题:父母的过度付出,究竟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伤害?张一得自杀后,很多孩子都在网上留言,讲述父母的过度付出,给自己带来的种种压力。很多孩子因此充满了愧疚,很多孩子因此得了抑郁症,很多孩子因此想到了自杀。在微博上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所以今天想认真谈谈这个问题。03父母的过度付出,究竟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伤害?第一,会让孩子难以独立。大家还记得留美硕士王猛吗?年的时候,王猛发表了一篇万字长文:和父母断绝一切关系。王猛为何会如此绝情呢?就是因为父母的过度付出,让他长大后难以独立生活。王猛在文章里控诉:“我母亲喜欢包办我的一切事情……”在父母包办一切下长大的王猛,读中学了,连鸡蛋都不会剥。上大学后,他更是内向孤僻。老师说:“交流有缺陷,抗挫能力差。”大学毕业后,他找了家单位:“但因动手能力很差,很多事情跟不上,不得不辞职。”辞职后的王猛选择了去美国留学,留学后他咨询心理学教授后才知道:“我的这些弊病,都是因为父母的过度付出造成的。”所以王猛才痛下决心:“我要摆脱控制,重启我的生活。”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独立,而是因为父母喜欢包办一切,从而剥夺了孩子独立的机会。所以,心理学上有一句名言:“大人什么时候学会自私,孩子就什么时候长大成人。”第二,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愧疚感。大家还记得热播剧《小欢喜》吗?宋倩原本是某中学的金牌老师,为了女儿英子能考上北大清华,她从学校辞了职,全力照顾女儿的生活和学习。为了英子学习不被打扰,她打造了堪比录音棚的隔音墙;为了给英子补充营养,她天天给英子煲药膳调理身体……她还是要强忍着恶心吞下去。所以就算摸底考试考了全校第二,英子依然高兴不起来,因为觉得对不起妈妈的付出。宋倩的过度付出,让英子患上了抑郁症,她决定跳河自杀。宋倩追问英子为什么要自杀,英子流着泪哭喊:“我配不上你给我的爱,我没有做好你的女儿,没有变成你想要的那个样子……”很多时候,父母的过度付出,不仅不会让孩子感受到幸福,还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愧疚感。因为孩子总觉得父母为自己付出这么多,自己却不够优秀,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罪恶感。这种罪恶感越积越多,孩子就会染上抑郁症,严重的甚至会自杀。所以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为了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第三,会引发严重的家庭冲突。为什么会引发家庭冲突?因为过度的极端的付出,必然就会产生一种高期待。一旦对方无法满足你的期待,你必然就会失望,一失望就会指责对方:“我付出了这么多,你却这样不懂事。”“我对你这么好,你却老让我伤心。”“我为你牺牲了那么多,可你是怎么报答我的?”哈尔滨有个单亲母亲,本来是一位基层干部,为了儿子能考上名牌大学,她辞了工作、卖了房子,从儿子小学一直陪读到高中。结果高考的时候,孩子没考好,她就让儿子复读再考。可孩子已经得了抑郁症,怎么也不愿意再考了,于是妈妈就指责他:“我为你牺牲了一切,你怎么能够辜负我?”儿子突然就情绪爆发了,跟妈妈发生了激烈的言语冲突,然后就要挥刀自残。妈妈冲过去夺刀,儿子慌乱中误伤了妈妈,妈妈差一点就因此死掉。所以,毕淑敏有句话说得好:父母的过度付出,是亲子关系中的一大杀手。毁掉一段亲子关系很简单,拼命付出就可以了。04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有句名言:“60分妈妈,是最好的妈妈。”为什么呢?“因为60分的妈妈,既不像分妈妈那样,需要时刻回应你所有的需求,企图控制你。也不像0分妈妈那样,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常常忽视你。60分妈妈,就是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和你并肩战斗,同时放手给你足够的空间,让你去探索自己的人生。”所以温尼科特提出了一个理论:父母对子女的爱,应该是一个从分渐渐变成60分的过程。在孩子刚刚出生的那一年,父母应该全心全意照料孩子。但过了那段时间,父母就应该一点一点淡出孩子的生活,然后回到自己的生活里。爱不是过度的保护和控制,而是尊重和平等、爱和自由。所以父母给孩子的爱啊,60分就已经可以了。05演员张艾嘉的儿子奥斯卡出后生,她就开始事无巨细地安排起来。“从第一次抱奥斯卡到怀里,我就为他计划好了未来的道路……”为此,张艾嘉倾尽了所有心力,孩子也如她所愿,一直一直都很优秀。但优秀的奥斯卡,好像一直过得都不太快乐。那一年,奥斯卡突遭意外,被几个匪徒给绑架了,绑匪致电张艾嘉:“我要万港币。”经过一番周旋,奥斯卡虽然被平安救出,但这场意外的灾祸,却让张艾嘉突然就想通了:“我不再用我的爱绑架奥斯卡,只要他过得平安过得快乐就行。”失去妈妈“宠爱”的奥斯卡,开始摈弃牛排去啃汉堡包,开始请同学到家里玩,闹得天翻地覆不亦乐乎。开始穿便宜的T恤和牛仔裤,不再把头发打理得一丝不苟……他虽然离贵族越来越远,但却过得越来越快乐。有一次,奥斯卡和张艾嘉去埃及玩,坐在金字塔狮身人面像之前,奥斯卡突然对妈妈说:“妈妈,谢谢您!”张艾嘉的眼泪哗一下就涌了出来:“我让他成为全校最优秀的学生,他没有谢我。我让他成为当红的童星,他没有谢我。我倾家荡产去交赎金,他没有谢我。现在,他终于说了一声谢谢,就因为我把自由还给了他。”06喜欢一篇文章——《目送》。里面有这么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他在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不必追”虽然苍凉,但作为父母的我们必须如此。一如心理学家克莱尔所说:“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一种爱是为了分离,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真正的父母之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chuntenga.com/ctpz/139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