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出身:不平等的选拔与精英的自我复制》这本书时看到了这样一句话:
在21世纪,一个人父母的收入和受教育程度决定了他是在华尔街上班,还是在布衣街工作,以及能否到达国家经济阶梯的顶层。
理想国外文纪实:出身:不平等的选拔与精英的自我复制京东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旗舰店¥48.7购买看到这句话之后,我脑海中翻涌不息。似乎总是有一个声音在告诉我:走到如今一个人漂泊在外,徒留父母牵挂与孩子盼陪伴,我真的很失败!
这本书是作者基于美国社会的现状做出的判断,似乎让中国父母们觉得这样的情况应该离自己比较遥远。
毕竟我们祖国现在最好的学校--小学、中学与大学--都是国家财*拨款创建的公立大学,而美国最好的学校都是私立性质的--美国常春藤盟校就一所公立学校。所以,只要孩子足够努力,再配上不差的天分,即使出生山旮旯的穷困孩子也是能实现人生的逆袭。
这种现象(逆袭)我很敬佩,毕竟这也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与文化最值得每个人爱戴之处,至少直到目前让每个人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机会。
但是我反对这种观点(孩子只靠自己逆袭)。
01
父母将孩子带到这世界上就有尽其所能帮助其更好成长的义务,而更好的收入必然带来更好的条件,这不是推崇物质至上,是遵循“经济基础决定上层”经济理论的正确思考。
孩子认知世界就是从身边最亲近的人开始。
一对小夫妻生下孩子就丢给老家的父母帮忙带,自己在远离家几千里外谋生计。这类孩子的认知就是在爷爷奶奶的认知基础上开始建立,长大后大部分的人都很难再跳出其父母的层次窠臼。这已经是中国90后很多人用血淋淋的现实做了验证!
一对相对富足并有足够时间陪伴孩子成长的小夫妻,其孩子认知起点就是其父母。这类小孩也许看到的是每天上下班固定生活方式,能看到父母摆弄电脑完成各种事情,能被父母带去各种拓展思维与提升认知的场所等。不似上一类孩子只能陪伴爷爷奶奶下田,好点的就是跳跳广场舞,抑或听听老年人之间的拉家常等。
至于那种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幸运儿,我是还没资格接触过,但网上各种富二代的事迹给我们每对普通的父母提供了足够的想象空间。再不济也可以看看最近火遍全网的《后浪》,我扪心自己是做不到让自己的孩子成为里面的一员。
02
收入高的父母才能在无形中展示出自信,从而潜移默化给孩子从小塑造自信。这才是孩子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也是其能趟过未来无数苦与难的原动力。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贫贱夫妻百事哀”。
有多少的夫妻之间没有为油盐酱醋茶闹过别扭?
有多少的家庭悲剧不正是由于缺钱而导致的?
有多少像我一样凌晨一点为钱发愁而无法入眠之人?
……
试问当一个人需要上要养老下要抚小的年龄,但却身负几十甚至上百万的债务,如何能不焦虑?如何在孩子面前展现自信?如此家庭长大的孩子如何能塑造自信的性格?
身为人父(母)的我们也是从小孩到如今,能体会到自己的父母不易,回忆中也是充满父母为自己的成长所付出的点点滴滴。所以,更应该能体会到自己的孩子对我们的需要,更懂得我们作为父母要为孩子的未来努力,而不是只单方面强调要努力!
最后,愿天下所有父母与自己孩子一起努力,实现一代比一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