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教学:聚焦需求赋能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承担着引领区域医疗健康事业发展的重任,医院深知,医院发展的需要,更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的要求。行进在医教研协同发展的“快车道”上,荆医向科技要效率,科研成为提升医疗水平的助推器;以人才为动力,医院发展的“一池春水”。整体规划、着力推进,荆医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湖北省区域医疗中心科研教学发展的特色之路,坚实了高质量发展的底气。首批国家级住培基地,涵盖27个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实施以来,荆医成为国家首批住培基地,先后有27个专业基地通过评审认定,其中重症医学科专业为年新冠疫情控制后新增专业,是荆州市唯一住培培训基地。累计培养学员人次,结业考核通过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血液内科唐元艳副主任医师荣膺年度全国“优秀带教老师”,医院仅1人获此殊荣。全科医学科李娟医师年获湖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教学技能竞赛优胜奖。数据解读:医学生在完成院校教育后,须在国家认定的培训基地接受系统性、规范化培训,考核通过才是合格医生。对荆医而言,住培工作不仅是单纯的业务培训,更是深化医改、落实分级诊疗的具体实践,关乎群众健康利益。通过多种形式探索,该院形成了包括学员培养、师资培训、协同管理等项目的系统化“荆医住培”模式,为基层培养了一批批高素质医学人才,推动全市乃至全省住培工作迈上新台阶。承担10余所高等院校医学教育、培训工作年12月,荆医获批医院。医院承担着长江大学临床医学本科生、全日制研究生、留学生教育,获批长江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培养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大学在职研究生;接受武汉大学、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10余所院校的临床实习带教任务。数据解读:为医疗与科研提供人才支撑、医院人才库知识水平,离不开教学体系。荆医成立了长江大学儿科研究所、血液病研究所;自成为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以来,已设置15个教研室,拥有临床医学、护理硕士培养点。“医院+高校”的院校融合“无缝对接”,不仅将临床实践与医疗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为医学生提供更加完善的交流平台,更促进了荆医优势学科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升,达到了医疗与教学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十三五”期间,荆医获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成果鉴定登记23项、市科技进步奖11项;药物临床机构完成Ⅱ-Ⅲ期临床22项、Ⅳ期临床3项;发表学术论文篇。其中,SCI论文余篇、统计源论文篇。数据解读:坚持推进科研管理改革,建立完善奖励机制;积极与湖北大学生命科学院等国内外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开展合作,搭建科研平台;厚植创新潜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荆医科研项目质量稳步提升、高级别科学基金实现突破、科研成绩屡创新高。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临床需求为靶心,以提升科研水平和服务区域医疗发展能力为目标,该院实现了整体科研体系的构建与布局。年均举办40余项国家级、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十三五”期间,医院年均举办4项国家级、40项省级继续教育项目,较“十二五”增幅10%。数据解读:瞄准医疗前沿科技、积极拓展交流领域,荆医的血脉中,一直流淌着交流、包容、互济的基因。“常春藤无痛分娩基层行”、中国脑出血规范诊治多级联动学术培训会、湖北“五小龙”医院院长沙龙等大型学术活动的举办,为荆医打造起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优势资源共享平台,形成了荆医学术品牌。不局限于国内,医院对外合作交流渠道也不断拓宽。梅奥合作中国行(荆州站)、中意医学文化交流周活动、日本会津医院友好交流……通过与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机制,在技术、服务和管理方面,“荆医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