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治白癜风 https://news.39.net/bjzkhbzy/180423/6185455.html
在香港有这样一位隐形富豪,他投资兴建了广州中国大酒店(合作)、广深珠高速公路、沙角电厂、虎门大桥、深圳罗湖、皇岗口岸……据统计,30年的时间里,他在内地投资逾亿人民币。
此外,他还是港珠澳大桥构想第一人。
他曾率先提出兴建“内伶仃洋大桥”,以连接香港、珠江、澳门三地,为港珠澳大桥的建设绘下了蓝图。
然而这一想法提出后,却遭到了当时的商业巨头李嘉诚的“威胁”,李嘉诚让人传话给他:
“你自己赚钱可以,但不要挡了别人的财路,否则是会出人命的。”
但是,面对威胁,他没有畏惧退缩,他冲破重重阻碍和困难,三十余载春秋回转他还是为世界带来了这座奇迹之桥。
国家领导人称他为“有见识的企业家”、“勇敢的中国人”。
那么,他究竟是谁呢?数十年来又为何一直坚持在内地投资?
追求上进的富二代这个超级富豪是香港基建大亨胡应湘。
胡应湘出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香港,是个富二代。
从小给他富足生活的是他的父亲胡忠。胡忠没有什么依靠,属于白手起家,一开始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出租车师傅,但是他不甘平庸,最终凭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成为了香港的“的士大王”,等到胡应湘懂事的时候,全香港地区几乎有一半的出租车都是胡家的。
事业的打拼是艰难且不易的,但同时胡忠也没有放松对子女的教育,他深知教育才是他能够给孩子最大的财富。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胡忠夫妇经常跟孩子们说:“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勤劳,学习要勤劳,工作要勤劳,只有能够很好的替人家服务,才能够赚到钱,才能够生存。”这些道理影响了他们的一生。
在父辈良好的影响下,生活条件优渥的胡家的子女们,非但没有沾染任何的骄矜之气,而且个个品学兼优,胡应湘也不例外。
后来,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胡应湘考入了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的土木工程系,普林斯顿大学是八大常春藤盟校之一,是世界级的名校,从这里毕业的学子自然也都是专业领域内顶尖的人才和精英。
所以,胡应湘一毕业就接到了来自美国各大企业的橄榄枝,但是胡应湘却一一婉拒了,他有自己的梦想和规划,他决心回国发展。
促使他做出这一决定的,是他的成长经历。
在胡应湘很小的时候,为躲避战乱,他曾被母亲带着前往内地。就是在那段日子里,胡应湘在脑海中深深地记下了摇摇欲坠的中华大地的模样,他暗自立志,要用自己毕生所学建设祖国,稳固山河。
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因为我是百分之百的中国人,(所以)我想为振兴中华而效力。”
也许会有人质疑,是因为家里有企业要继承才回来的吧?但很快,猜疑的人就会知道是自己的格局小了。
胡应湘回国之后,并没有进入父亲胡忠已经建立起的的士帝国,而是一头扎进了自己这些年所学的建筑业。
而这一选择显然是有前瞻性的,很快,房地产便迎来了产业的春天,一直在建筑领域深耕的胡应湘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六十年代末,经历了近十年的摸爬滚打,胡应湘创立了合和实业有限公司。
由于他自己是建筑设计师出身,所以他们公司对工程的把控专业又严格,这也使得其公司承接的工程在业界一直有着很高的口碑。
其中处于香港湾仔地区的合和中心,便是其公司的代表作。
这座大厦高64层,是当时亚洲最高的摩天大楼,被誉为“亚洲之巅”。只是,这座大厦是在八十年代建成的,不过,这依然不影响我们认识胡应湘的战略远见,以及超人的胆识与气魄。
而此时在房地产行业风生水起的胡应湘,也已经说服自己的父亲也进军房地产行业,于是,胡忠的产业重心也逐渐实现了转移。
那时胡应湘就已经超越了其父在商业的成就,合和实业更是一度登上了香港地区华资地产公司实力排行榜的首位,而李嘉诚的企业只不过刚刚上榜。
如今一圆一方的“合和中心”以及“胡忠大厦”还在向世人诉说着胡家当年的辉煌。
“捐”给国家多亿“无利不起早”是商人的标签,但是这个标签放在胡应湘的身上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以后,胡应湘便率先开始投资内地,深圳火车站联检大楼、沙角火力发电厂以及深圳-广州高速公路等都是他的投资建成的项目。
当时的中国确实一穷二白,亟待发展的,自改革开放的政策正式实行以后,内地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企业家,但是很多人在看到彼时中国落后、贫穷的情况后,大多放弃了到内地投资的想法。
但是胡应湘却与他们不同,他的眼中看到的是国人的困苦,脑中想的是要想办法帮助国家发展。
在走访了内地多个城市,考察了各地区的发展情况以后,他忧心忡忡。后来的采访中,他这样说:“我当时来到内地后,没想到内地会那么穷……我想尽我自己的能力,去改善这种状况。”
他这样说了,并且也真真切切地做到了,并且是放弃了成为香港首富的机会而去做的。
自年改革开放的政策实行以后,他便不辞辛劳地辗转于香港、广州、北京三地,最终在他的号召下,并且同各方进行了详尽的谈判之后,在广州兴建一座世界一流规模的中国大酒店的协议成功达成。
胡应湘、李嘉诚、李兆基等五位香港地产界的知名企业家共同出资,“合和”与广州市设计院合作设计,采用“滑模”技术,在无数中国工人不舍昼夜的劳作下,最终仅历时28个月的时间,就完全建成了中国大酒店。
其实,当初大酒店的设计权有人提议交给国外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团队,但是胡应湘十分坚持,他说:“我到国内投资,不只是把资金带过来,更主要的是技术。我希望通过我们投资的事业,能使国家多出人才。”
并且,还意味深长地说道“国家实行对外开放,作为身在香港的中国人,我要对内开放。”
酒店正式开张之后,住房率高达90%以上,而公寓和写字楼更是火爆至极,甚至不得不将预留的原来要做员工宿舍的一座大楼给改为公寓出租了。
另外,中国大酒店还成功在为国人提供了几千个就业岗位,同时向国家缴纳了一大笔税金。香港知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说:“这间酒店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外商而言,有钱可以赚的信息,是比任何口号都有说服力的。”
事实的确如此,胡应湘带头投资兴建中国大酒店一举,为中国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开了个好头,诸多外商因此纷纷来到内地投资盖楼、建厂。
而这才只是胡应湘作为一个爱国企业家在内地投资的开始。
秉承“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胡应湘还提出要在内地修建高速公路。
经过一番考察以后,他决定修建广深高速公路,为这两个当时国内发展得最好的城市完善基础建设设施。
然而,这个想法一经提出就遭到了强烈反对,因为从商业角度来讲,基建方面的投资确实不是一笔好买卖,它投入大回收周期又长,所以公司内部一片反对的声音。
不仅如此,就连内地的一些工程朋友都直言:“我们连自行车都买不起,要高速公路干什么呢?”
但胡应湘有着自己的远见,他认为这是国家发展的必要基础条件,于是,坚持启动了这一项目,并为这一项目的落实工作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最终一条超前的双向六车道的公路完美完工。
显然,胡应湘是有卓识和远见的,自从年广深高速开通之后,这条高速就成为两地之间最重要的一条通道,因为有了这条通道,两地之间的联系更加的紧密,两地的发展也更加的飞速。
除了广深高速,广珠高速也是胡应湘参与投资建设的。这些高速公路无一不在之后祖国的发展中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这之后,他还开创了大陆能源建设的“沙角模式”,这种模式要求下,国家提供土地、燃煤以及百分之六十的电,其他一切资金费用,包括设备、建设以及技术问题由投资者自行解决,并且在电厂建成10年以后移交给国家,几乎相当于投资者只拿回投资成本以及一小部分盈利,但是却为国家贡献了一座大型电厂。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投资电厂都按照这个模式,李嘉诚甚至还曾因为利润达标率的问题与国家相关部门起了争执,对比之下,高低立见。
这些年间胡应湘投资的项目有很多,酒店、电厂、高速公路等等,总投资值甚至超过了亿人民币,之后这些项目大多无偿上交给了国家,所以也有人说胡应湘捐给了国家多亿,这样说来,倒也未尝不可。
逐梦30余载,只为将好的基础留给下一代如果说哪一个项目是胡应湘在内地投资的最为出名的项目,那无疑是“伶仃洋大桥”,也就是后来的“港珠澳大桥”的修建。
年胡应湘一笔一画亲手绘制了“伶仃洋大桥”的设计方案。
对于建造这座大桥,胡应湘的态度很是坚决:“大桥哪怕回收期一百年,也要建!”
当他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了当时的珠海市领导以后,他们却不以为意。接着,胡应湘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向他们分析其中的利弊,但是得到的答案却是:“我们这里有关伶仃洋大桥的资料至少有两吨。”
显然,建造这样一座大桥的难度是巨大的。
并且,除了技术难度上的问题,同样难以应付的还有来自其他财团的阻碍,听到胡应湘的这一构想之后,李嘉诚的得力助手直接在记者会上向胡应湘放话:
你自己赚钱可以,但是不要挡了别人的财路,这可是会死人的。
李嘉诚这样的态度其实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这座大桥如果建成,那么带来的改变以及效益将会是巨大的。
面对李嘉诚的这一威胁,胡应湘并没有退缩,他找到港商中的其他几位巨头,号召他们跟他一起投资。
克服了技术、资金等一系列的问题,终于,这个项目在年正式进入开工建设阶段。
九年过去,已经83岁的胡应湘终于迎来了圆梦时刻。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运营。
从胡应湘第一次提出构想,到这座桥完工通车,这中间整整隔了35年。
那天,胡应湘第一个受邀上桥,站在港珠澳大桥旁边,看着桥面,他长长地呼了一口气,在后来的采访中,他说:“站在港珠澳大桥上,我最大的感触是中国的建筑水平在30年里得到了大大提高,现在中国的桥梁建设可以说是达到了世界级的水平了。”
这些话透露着胡应湘骨子里作为一个工程师爱国情怀。
英国的《投资分析》杂志曾这样评价胡应湘:胡应湘的合和公司是世界上最大、最纯粹的以中国为投资对象的私营公司。
这话很有根据,有业内人士指出,胡应湘如果最初选择投资的不是基建类的项目,而是去投房地产,那么,今天香港首富的位置毫无疑问将会是他的。
但是他的心中装着国家,在他看来国家的发展要高于他个人的利益,所以他一门心思扑倒了基建上。
对此,他自己曾经在访问中也曾说到过:“搞这种长期项目,赚钱并非是第一位的考虑。希望为社会做点事,给社会留点什么是主要的,要把好的基础留给下一代,这是我们这一代应当做的。”
去年,胡应湘被评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在采访中有人问他是否后投资内地的时候,他反问道:“投资内地,怎么会后悔呢?”
是啊,对于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这样一位企业家,我们怎么能用一般的商业角度去揣测他呢?他所想要的一直都不是资本和利润啊。
但是,人民将会永远记得这个在商业上“不那么成功”的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