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许吉如詹青云神仙打架,为什么

《奇葩说》第六季詹青云棋逢对手!

许吉如和詹青云开杠环节堪称“神仙打架”,两个人都出身哈佛。她们唇枪舌战、引经据典、妙语连珠,让人不由得感叹:比我有才的人还那么努力,真让人自叹弗如。更让人嫉妒的是,人家还长的那么美。

许吉如清华本科继续哈佛深造,詹青云宁可背上巨额债务也要赴美读哈佛。为什么两个才女都对这所名校情有独钟?

读了腾讯原副总裁吴*所写的《大学之路》,我对美国高校教育体系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虽然吴*在这本书的前言中强调这本书不是一个升学指南,可在我看来,这分明一个有着拳拳爱女之心的父亲为女儿酝酿大学的最佳指南呀。

说起吴*,还真有资格写美国大学。他清华毕业工作一段时间后赴美留学,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读书,后来又做了名校中方董事。弟弟就读斯坦福大学,大女儿梦华最终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的学子。可以说,吴*全家和美国常春藤名校渊源颇深。更重要的是,他在梦华申请美国名校的过程中,和女儿还重新游历了这些名校。对这些学校的审视视角,既有一个“理性成功人士”的判断,也不忽视高中学子的需求。

在《大学之路》中,吴*用非常通俗的笔墨讲述了对这些学校的观感。读完这本书,让我不由的感叹:没有最好的大学,适合才是王道。

哈佛真的是美国第一名校吗?

提起哈佛,在我们80后眼中是神一样的存在。

我们小的时候,《哈佛女孩刘亦婷》风靡一时,于是我们知道了考上哈佛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我们读大学的时候,有一部很有名的韩剧叫做《爱在哈佛》,男女主角颜值超高还又有才,定义了我们心目中哈佛学生的形象;时至今日,我们看《奇葩说》,不论是詹青云和许吉如在场上的表现如何,至少她们演绎了我们心中“牛人”的样子。

然而,在美国,哈佛是不是真的是“NO.1”吗?吴*在《大学之路》上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调侃:

麻省理工大学说:我有比哈佛更棒的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说:我有比哈佛更好的本科教育。斯坦福说:我是哈佛+麻省理工。的确,当我们在拿自己和别人比较的时候,那个“被比较的”显然才是更牛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哈佛可以算得上是美国第一名校。

可是,哈佛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牛的。

最初,哈佛大学不过是一个神学院。美国著名教育家艾略特35岁时被聘请为哈佛大学的校长之后立主改革,这所大学才蓬勃发展起来。

艾略特的确可以算得上是哈佛大学历史上最伟大的校长。他游历欧洲,把欧洲一些成功的经验,特别是德国关于专才教育的经验引进到美国。由于他执掌哈佛大学时间非常久,所以他的教育理念有效的贯彻到了哈佛大学的改革中,为哈佛大学成为一流的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后的哈佛大学区分了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注重通才教育,既强调人文教育,又强调科学,特别是非常重视写作,写作成为了哈佛大学学生的必修课。研究生教育中注重科研,学生可以参与到科研中去。哈佛在考试,特别是本科考试设置上难度并不高,完全无法和麻省理工大学的考试难度相提并论。同时,相比美国的其他大学哈佛大学对外国学生比较友好。这大概也是电视剧《爱在哈佛》中韩国的学生跻身哈佛大学的原因之一。

那么,学生很容易考上哈佛大学吗?

如果你不是各国*要的子弟,哈佛大学真的是一个非常难考的大学。它既要“全能型”学生,你得各个方面都得具备一定的素质;同时又要求你是个“偏才”,在某个领域非常拔尖。如今在哈佛,有钢琴10级是不够“偏才”的,画画的一般好也是不够“偏才”的。难怪吴*的女儿梦华那么优秀,吴*却说梦华够不上哈佛大学的标准。

无怪乎詹青云、许吉如能够在“奇葩说”上大放异彩,能考进哈佛大学的人在知识储备、写作能力等功底方面果然不一般。至于你问我詹青云、许吉如到底有什么偏才通过了申请?我也非常想知道。

不是每一个牛人都认为哈佛是美国第一名校

可是,如果你要说哈佛大学是全美第一名校,相信很多牛人都会跳出来说“不”。

吴*肯定认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是他心目中的第一名校,因为他在这个大学里得到了“所有他想要的东西”;吴*的女儿梦华肯定觉得麻省理工大学是她心目中的第一名校,因为麻省理工大学有年轻人最喜欢的“黑客文化”;巴菲特应该认准宾西法尼亚大学是他心目中最好的大学,因为它承继了美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全才富兰克林务实的精神,更何况它还有鼎鼎有名的沃顿商学院。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这些美国知名大学之所以享誉全球,大都是因为他们“不雷同”。他们有的受到了自己所在城市的文化精神感染,有的受创始人或校长影响颇深,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独到之处。

吴*在这本书里讲了美国的不少名校,我把它做成了一张思维导图。

如果是我,我肯定最愿意去的还是耶鲁大学法学院,因为对学法律的我来说,那是全美法学专业最牛的学府,而且这所学校弥漫着自由的气息。年,耶鲁大学学生在反战和种族平等方面的态度让人肃然起敬。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坚守,是为“大学的精神”。

我绝对不会选择麻省理工学院。因为一板一眼、规规矩矩的我实在不可能有像乔布斯那样能够偷偷在电话线上做手脚免费打长途电话的壮举,我一没有麻省理工学院“黑客”文化的胆子,二没有那样的技术水准。更重要的是,麻省理工学院的考试实在是太难了,我得担心能不能拿到毕业证书。那大概是梦华的“菜”,却绝对不是我“好”的那口。

不过,这只能是一个假设了。不是学霸且已经过了35岁的拖家带口的我,怕是无缘美国大学,也许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孩子能有些许国际化的视角。

如何挑选最适合自己的大学?

读完《大学之路》,偶然看到最近有一个新闻,叫做“花60万留美两年后回国备战高考”。

这个新闻提到有一个22岁的安徽安庆的男孩叫做小严,他年在美国考取了大学,读了两年,花了大概60多万之后又回国,打算这次高考考首都师范大学。

《中国日报》还就这个话题进行了一个网络投票,有的人认为“每段弯路都有意义”,觉得他能够觉得自己对不起父母,希望他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也有的人感叹“穷人都没有试错的机会”,认为都是富裕惹的祸。

我觉得《大学之路》这本书给这些问题非常棒的解答:

第一,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大学,必要的功课不可少。

詹青云的求学之路也很曲折。她曾经在香港中文大学就读经济学专业,后来又攻读*治学博士,最终才转而申请了哈佛法学院,甚至不惜贷款万就读哈佛法学院。

的确,如今大学大多数转专业比较容易,也提倡学生在本科通才教育的基础上,广泛的了解知识,去追求自己的兴趣所在。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选错了选项或者选错了专业,无论是从金钱还是从时间来说试错的成本还是很高的。詹青云是“学霸”,她更了解自己要什么,未来也更可期。

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应该扎扎实实的了解学校和专业,吴*的做法更应该提倡。他在陪自己的大女儿梦华挑选大学的过程中,询问过很多大学教授的意见,跟自己的女儿实地走访了心仪的名校,听取了这些学校学生的介绍,详细了解了这些名校招生的要求和标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仅去了解这些学校现在的特色,同时也了解这些学校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使得自己的选择更有针对性。

第二,大学学习固然重要,终身学习才更要被提倡。

美国不少大学并不过于注重知识的获取,而更重视一种思维方式的养成。就像吴*所推崇的观点:教育是那些我们所遗忘了所有的知识之后,还剩下的东西。

如今我们处在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没有人可以掌握所有的知识,每天的知识都在更新迭代。具备学习能力是要比掌握知识更重要的一种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过于挑选大学,甚至年复一年为了选择一个合适的大学而蹉跎岁月不可取。

就拿吴*本人来说吧,他在清华大学的时候学的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所学的专业大不相同。他后来在谷歌公司和在腾讯公司所遇到的问题和所需要的知识也有很大的差别。可是,他始终对知识保有一定的兴趣,又善于学习知识,最终学有所成而且很多方面很有见地。

第三,父母没必要过度干预,但要成为孩子的引路人。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不要过于干预,但也要做适当的引导。吴*在这方面就做得非常好,他对于青春期的女儿并没有太多的说教,也没有过于强求。很多问题只是点到为止。

比如,吴*自己挺喜欢普林斯顿大学的,他发现介绍学校的学生经过专业的训练,倒退的给参观者讲解而且讲解基本没有废话。可是梦华有自己的主张,不喜欢一板一眼的学校风格。吴*充分尊重梦华的意愿,也尽可能的在和她一起游历这些大学的过程中,为梦华梳理这些大学的特色。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也许我们没有缘分去读国外最一流的大学,但我们可以通过我们一点点的努力让时间沉淀我们的智识;也许我们没有能力像吴*那样给女儿最充分的指导,但我们可以引导自己的孩子更全面的考虑自己的兴趣所在、学校特色和招录标准;就算我们几代人都没有机会和能力读名校,也不妨碍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和学习它们的文化和精神,让那些我们所欣赏的精神代代传递。

什么是“大学之路”呢?

真正的“大学之路”是让自己在最适合的年华遇到最美的大学,让最美的大学成就最好的自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chuntenga.com/ctgx/134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