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宝贝开启入学时光时,都会牵动着家人的心。离开自己熟悉的家和最亲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个人留在幼儿园里,他们会感到害怕,于是产生了分离焦虑。蒙台梭利的“爱与和平”教育,帮助家长与宝贝克服“分离焦虑”。
一、培养孩子生活能力
为什么孩子到了幼儿园总是难以适应呢?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的安全感被打破。
在家时,孩子的衣食住行都能得到悉心的照料。但到了幼儿园,熟悉的看护人不在身边,自己又无法满足自身需求,所以孩子对这种生活感到极度不安全,内心产生焦虑。
所以,在孩子入园之前,父母有必要加强孩子生活能力的训练。吃饭、穿衣、上卫生间等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要让孩子熟练掌握,平时多加练习。
二、提高孩子社交能力
独立性不仅仅是生活层面的自我照顾,也包括孩子在社交方面的表现。如果孩子平时主要是与看护人在一起,社交比较欠缺,见到生人就会不适应,这样入园时的分离焦虑会更严重。
家长在看护孩子时,要特别注意加强孩子社交方面的培养,尽量在入园前帮助孩子建立社交圈子,让他感知到社交的乐趣,入园后,孩子也能更快融入新环境,降低排斥度。
了解孩子应对分离焦虑的四个阶段性表现
反抗阶段——亲密看护人在场时嚎啕大哭,又踢又闹,抱着大人的腿不肯放;
失望阶段——亲密看护人离去后,孩子仍然哭泣,断断续续可能延续很久,但动作的吵闹减少,孩子情绪低落、不理睬他人,也不愿融入新的环境;
接受阶段——逐渐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的活动,如吃东西,玩玩具等,但是只要看见家人时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想立即投入他们的怀抱;
适应阶段——跟新环境里的人和物磨合一段时间后,孩子渐渐熟悉并适应,对家人的依赖度降低,焦虑的情绪逐渐被新建立的情感链接所替代,独立性提高。
了解了孩子应对分离焦虑的四个阶段后,我们的家长就明白了对于孩子初期入园的哭闹现象不要太着急,要给予孩子时间让孩子去适应,家长的过渡焦虑只有让孩子更加的不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