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重教谁与争锋?谁将入围中国中小学舞蹈教育年度人物!
为了推进教育均衡,缓解家长择校热,北京市从年开始启动“高参小”项目,即由高校社会力量参与到小学体育美育的教育教学中。
三年来,项目进展如何?
截至目前,“高参小”项目已覆盖所小学,累计开设门课程,惠及30万名小学生,开创了艺术教育普及的新生态。
成果
30万名小学生受益
北京高校社会力量参与小学体育美育发展项目教育教学交流会近日举行。
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甘北林表示,“高参小”项目启动3年以来,已覆盖全市16个区的所小学,普惠30万名小学生,累计开设教学课程门,开展课程累计46.6万节,派出教员上万名。
参加支持的北京高校及社会力量采取在小学挂牌基地学校、特色学校、项目实验学校、艺术家工作室、体育俱乐部等形式,从校园文化、课程建设、课外活动、师资培养、理论研究五个方面参与小学的发展,新的文化氛围、新的教学内容、新的师资力量、新的活动平台、新的研究机制出现在了这些小学的校园里,体育、艺术形成的新课程群就提供了几十门的新课程、课外活动增加了几十个新项目。
“高参小”静待花开
北京市教委体卫艺处处长王*表示,“高参小”项目是新事物,到了开展第三年时才来总结,就是希望静待花开,“因为孩子的成长是需要慢下来的。”为了解决艺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满足家长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北京市才动员社会力量来做这件事儿,这正好是供给侧改革给孩子们带来的福利。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愿意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
王*认为,“高参小”项目丰富了教学课程,拓宽了讲台,是一件中国教育改革中的创举,使高校优质师资真正参与到小学教学教研,实现了教育的“闭环”。很多孩子借着“高参小”项目来到舞台的中央。“舞台在变化,孩子在成长,而这种变化正是我们始料不及的,这个项目的反作用力恰恰带动了学科的教学,形成了助力。与之前很多人担心干扰正常教学,完全相反。”
甘北林表示,目前,参与“高参小”项目校的每名小学生基本都可以学到1-2门艺术技能。今后,还将对“高参小”项目校参与的学校、老师、家长、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调研,由专家为项目校进展情况进行打分,并形成评价验收。
背景
投5亿扩大优质资源
年以来,北京市基础教育展开了深层次、高频度、全方位的综合改革。本市以高校支持中小学建设、市区教研部门支持中小学发展、民办教育机构参与中小学学科教学改革、外籍教师参与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等四个项目为重要支撑的基础教育供给侧改革。
本市基础教育供给侧改革实际投入资金近5亿元。有关高校、市区级教研部门、民办教育机构在多个方面支持了全市多所学校发展。
高校的支持,引领和带动了项目中小学校在课程建设、学校文化、教育教学的发展,激发了学校的办学活力。
三年来,一批大学支持的中小学快速崛起。大学向对口中小学输送了多样化的课程,丰富了中小学的课程生活。90%以上的中小学校认为,“向学校派遣专业人员参与学校课后活动计划”、“指导学校既有课程资源的改革和提升”。
超过七成的高校支持中小学项目校认为,学校品牌显著提升,超过八成的家长认为大学支持学校发展,令其更有信心。
美育让学生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