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生长”出来的。
学习不是简单的积累,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常青藤幼儿园一直以来坚持基于建构主义的环境教学法,强调知识是由学习者从内部建构形成而不是从外部输出形成的,常青藤反对脱离环境的抽象的教学传授,希望通过以“情境”、“协作”与“会话”为核心的环境教学法在帮助儿童建构自己的知识基础的同时形成世界观。
润物无声的“情境”
输12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
教师的作用是要提供一种幼儿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即“支架式”教学。学习的主要目的不是要记住教师和教科书上所讲的内容,而是要幼儿参与建立该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过程。
因此,应借助教具创设真实的情境,恰当地应用幻灯、录音、实物等使幼儿置身其境,真切地进入童话世界,并结合教师的“疑问”,启发幼儿思维,促使幼儿对一些现象作深入的思考,在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同时,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及明辨是非的能力,帮助幼儿进行世界观的初养成。
同时要注意触发、调动幼儿的情感,让幼儿就某些情境如人际交往中的礼貌语的运用,联系实际,抒发自己的感受,深化其情感体验,并提高其解决问题的方法。
输入
集思广益的“协作”
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
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
为了使幼儿初步了解有关合作性的要求,可以和幼儿共同制定出交往合作活动规范,让幼儿在平时自觉遵守。
通过活动等生动形象的形式,使幼儿懂得什么是友爱,怎样做才是友爱。让幼儿在活动当中互帮互助,体会与别人交往合作的乐趣。其次,以营造合作氛围为主题,布置活动室环境。如在图书角上张贴体现小朋友合作行为的各种图片。
与此同时,多提供幼儿交往合作的机会。以培养合作性为目标,建立幼儿活动区,例如:图书角、美工角、音乐角等,由此明确在各活动区中对幼儿进行合作性培养的具体目标。
各抒己见的“会话”
输12
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的环节。
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
其实,幼儿的协作往往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在交流中不懂得听取他人的意见,当意见冲突时,难以宽容他人的不同意见,也不会对他人意见加以补充。因此,在“会话”的过程中,鼓励幼儿积极地参与讨论,表述自己的观点,并注意倾听和尊重别人的发言,学会补充,从中吸取对自己有利的东西。
为提高会话的质量,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和精心的设计。如开放性的主题,与幼儿息息相关的话题等。在教学中教师对幼儿要多问:为什么?什么意思?有何不同?举个例子?而不是问:会不会?懂不懂?对不对?
为将建构主义观点落到实处,常青藤精心营造了温馨、舒适、富有爱与安全感的环境,鼓励孩子们自由地、创造性地摆弄材料,建构自己的世界观,让孩子们由兴趣出发,在这样的环境中自主探索。
赞赏